国家医保局发布《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》政策要点

2025-08-19

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要求,国家医保局近日正式印发《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》(简称《办法》),旨在推进改革从扩面向提质增效转变,赋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。

核心目标:建立全国统一、高效规范的医保按病种付费机制,提升基金使用效能,规范医疗服务行为,减轻患者负担。

全国统一技术标准:明确国家医保局为病种分组方案制定和调整的主体,确保全国层面技术标准统一规范(DRG/DIP核心框架一致)。地方可在国家版基础上进行合理本地化(如DRG细分组)。

规范分组动态调整:分组方案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,稳定各方预期。调整基于全国医保信息平台数据和常态化收集的医疗机构意见,使分组更贴近临床实际。DRG重点调整核心组和细分组;DIP重点调整核心病种和综合病种。

强化预算与支付管理:强调总额预算刚性,要求合理编制支出预算并确定按病种付费总额。规范核心要素(权重、费率、支付标准)的确定,要求医保与医疗机构充分协商达成一致。考虑固定、浮动、弹性费率等多种做法,科学测算支付标准。

完善配套机制:专章明确机制,支持医院合理使用新技术、收治疑难危重患者。明确医疗机构规范服务产生的病种结余资金可作为业务性收入,激发改革积极性。同时规范预付金、意见收集反馈、谈判协商、医保数据发布等配套措施。

赋能医疗机构:总额预算更透明,分组调整预期更明确,支付标准测算更合理。强调医保与医疗机构沟通协商,促进相向而行。结算更高效(预付金、即时结算),激励更直接(结余留用)。

对地方医保部门的要求:地方医保部门需高度重视,按《办法》要求完善政策与配套机制,加强成效监测评估、政策宣传解读和常态化培训(覆盖医保自身及医疗机构),形成改革合力。

办法》是对前期改革经验的系统总结和政策优化,标志着按病种付费改革进入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新阶段,将有力促进医保基金高效使用、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和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。


分享